任何臥螺離心機都有一個最大處理能力要求,這種要求有兩方面的數據 參考指導:
A 最大可處理干固體負荷,即每小時處理的最大不揮發固體 固體重量,以KGDS(干固體)/h表示;
B 最大可處理水力負荷,即進入設備的污泥流量,以m3/h表 示,它與進泥濃度(固含量)的乘積即為干固體負荷。在正常污泥濃度情況下,應保證最大處理干固體負荷在設備廠商標定的 設備理論負荷的70%一90%為好,要避免設備利用率過低,同時避免設備 長期在高負荷下運轉而造成設備損耗加快,維護周期縮短。
在設備負荷過大的情況下,無論如何增加絮凝劑用量,也不會使處理效 果好轉,表現為泥餅干度不理想,上清液攜帶固體偏高、回收率下降, 由于上清液攜帶的泥沙溢流造成設備磨損,動平衡破壞、震動加劇。 有些時候,由于污泥濃度增加,造成按照原流量進泥時,實際進泥負荷 超過了該設備的可接納負荷指標使處理效果下降。 這時要及時逐漸降低 進泥頻率,觀察效果,待效果穩定后,繼續嘗試絮凝劑流量控制到最經濟投加量。 反之,當污泥濃度降低了,要逐漸增加進泥流量,同期配合加藥泵流量 調整。 若進泥濃度過低,雖然設備的干固體負荷不高,但水力負荷卻很大,進 入的低濃度污泥由于在高水力負荷下,設備不能形成有效的、厚度均勻 的泥環層,沉降的固體會被大量的上清液攜帶溢流,從而直接影響了處 理效果和處理效率。故對于低濃度的污泥,如二沉池未濃縮污泥最好經 過濃縮處理(如濃縮機濃縮后處理),或者與高濃度污泥(如一沉池污 泥)混合后進行脫水處理。 要避免由于進泥負荷過大而導致扭矩過大造成離心機過載,就要適當降 低進泥泵頻率,這種情況主要發生在進泥濃度增加,卻仍然以原進泥流 量操作的狀況